一、解决求职前战略困惑
对目标进行分析定位
毕业生对自我要有清晰的认知,洞察自身性格、适合的工作环境、自我提升目标等,理性地选择竞争力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岗位。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专业能力,对想从事什么行业,想定居的城市,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等方面有大体的范围界定。
先就业,再择业
在一个行业里有非常多的岗位,每一个岗位具体在做什么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一些同学选择不给自己设限,就业方向不局限于专业,自身感兴趣的岗位和工作内容都去投递,广泛收集信息。毕业生在校时就积极到企业实习,在实习中学习,并了解不同岗位的要求,在实践中了解岗位所需的能力,确定哪种岗位更适合自己,并查漏补缺将能力提升到与目标岗位相匹配。
剔除明显不符的选项
一些就业方向存在硬性要求如名校背景、大赛获奖经历、专业、高等教育学历、技能证书、政治面貌和工作经验,毕业生可以判断自身是否满足对应的条件,如果没有,可以将该就业选项去掉。另外还有从内心就抵触的选项,比如没有强烈的升学愿望,对学习呈现排斥心理的同学,就可以把专插本或出国留学深造的选项暂时放一放。以求职为目标,或集中精力在其他选项。
二、汲取“上岸”毕业生经验
了解事业单位聘用方式
事业单位聘用方式主要分为统考和单独招考,事业单位统考以职测和行测为主,由国家统一安排考试;而单招一般委托第三方机构去做统一的笔试,考试的内容则与报考的岗位相匹配、比较专业化。统考方式是在统考成绩合格后选择事业单位的岗位,接着再去面试;单独招考是从一开始选择就要从笔试一条龙下去,直接到最后结束。
关注报名环节
统考和单招有不同的注意事项,要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岗位和单位有所了解,包括单位性质、岗位职责、考试内容等,做一个详细的梳理。统考类型的事业单位招聘,较大程度的关注笔试成绩,笔试成绩较高者更容易进入面试。对于计划报考自行组织考试和面试的事业单位,过来人建议关注这类单位单独发布的招聘公告,查询招聘岗位及相关资格条件,找到和自身情况匹配且相关度的岗位,比如查看预报考岗位专业、学历等方面的要求与自身是否匹配等。
多关注招聘信息
多关注招聘信息,给自己更多的就业和选择机会。前期事业单位笔试报名的人数非常多,需要分不同日期不同批次去考试。另外由于不确定因素很大,就业可能会面临空窗期,所以准备报考的毕业生需要有效权衡,提前做准备,笔试后的空窗期还可以再去面试一些其他单位,如果能拿到其他的offer,减轻心理压力。
把握秋招,提升应聘技巧
一般在9-11月,就开始秋招简历投递、参加笔试和面试。除了多渠道搜集企业招聘信息,还可以关注招聘会、双选会等活动,有不少毕业生是通过招聘会投递简历进而接到面试通知。在简历方面,整理自己所有的经历,投递简历的时候要注意分行业、分岗位方向、分公司。民企面试更多地考查应聘者的应变能力,自我认知,还有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等一些软实力,相对于民企更需要抗压能力,所以在面试时可以在自己的回答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抗压能力强。
三、转变心态,拒绝躺平
调整预期,转变心态
职业发展并非“单选题”,从实际出发选择目标职业和工作岗位,毕业生要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拒绝“盲从”,更拒绝“躺平”。还要切忌好高骛远、“非高薪企业不签、非心仪城市不去、非体制内不可、非重点单位不想”的择业心态。
正确面对,暂时的失利
求职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其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或者失败,也可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甚至有时会产生自我怀疑,不论处在求职的积累阶段还是冲刺阶段,都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相信所有经历最重要的作用都在于用这些外部挑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拥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比如秋招不如意就更加重视春招,有时候晚一点反而有可能“捡漏”,机会一直都存在,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封闭自己。
战胜焦虑,马上出发
人与人的经历和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成功的路径很难复制照搬,但失败的做法却可以绕道规避。因此,还可以学习失败者的教训,多跟身边同学探讨求职中的碰壁心得,要比看一些成功经验贴有用的多。求职之旅只有凭借一颗强大的心脏,保持良好心态,始终热爱生活,才能行稳致远。“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在成长和求职的长路上,毕业生们或许都会迷茫焦虑、辗转不安,但请相信,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
资料来源: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整理、编辑:佛职院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